电影《困在时间里的父亲》强势登场,失忆的房间与失序的门,是如何改变我们的!
发布时间:2021-06-26 09:53:09
困在时间里的父亲
2021年内地唯一上映的奥斯卡获奖佳作《困在时间里的父亲》,拿下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改编剧本两项大奖,在世界范围内收获了超高口碑。影片的成功,首先得益于一个扎实又精巧的剧本,再加上独特的导演手法,造成了直击人心的叙事。横扫颁奖季揽获超高赞誉,在全球获得包括第93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改编剧本在内的26项重磅大奖,荣获133次提名。IMDb上6.8万人给出了8.3分,豆瓣评分也高达8.7。
网友们好评如潮,大家纷纷感慨道:“年度十佳”、“得到这么多奖项的认可,实至名归”、“视角惊艳,观感奇特”、“这不是一部煽情片,却依然让人泪流满面。”
LE PÈRE(The Father/父亲)最初是法国剧作家佛罗莱恩·泽勒创作的舞台剧,2014年获得莫里哀最佳话剧奖,在全世界进行了巡演。《困在时间里的父亲》是导演佛罗莱恩·泽勒,根据话剧父亲改编的第一部电影,影片从头到尾充满了紧张感。阿尔茨海默症的家庭故事通常充满了痛苦、悲情和无休止的疲惫感,电影则是另辟蹊径,呈现了患者主观视角里陌生的世界,以及和家人的紧张交锋。电影通过重复加碎片式的感官叙事手法,随着安尼东记忆的混乱与反复,时空跳转,情景颠倒,虚幻与现实不断切换,给人前所未有的沉浸式观影体验,让观众亲自体会痴呆症患者的感受,如同身陷迷宫,渴望找到出口。影片对于衰老与遗忘这种生命课题的展现,既温柔又犀利,既温暖又残酷。整部影片的场景非常简单,情节集中在一所公寓里发生,但随着主人公视角的切换,空间也发生着细微的变化:从安东尼自己的公寓,变为女儿的公寓,再到陌生的养老院。部分陈设和家具的连贯一致,又向观众暗示空间不曾变化,一切只是安东尼脑海中的时空错乱。

影片的视角切换得非常自然,镜头一个转身,就让观众看到安东尼眼中时空跳跃或者循环发生的人和事。时间不再是线性排布,安东尼所见的事实,似乎在几年之间不断切换,女儿一时尚未离婚,一时又单身一人。家里会忽然出现陌生的面孔,顷刻间又消失不见。导演仅通过场景与细节元素的碎片化重复和混搭,便将观众代入到父亲混乱的失忆状态。每个场景之间也切换得非常自然,镜头一个转身,就让观众跟随父亲视角进行时空跳跃,熟悉的人忽然变得陌生……场景也不再是跟着时间线的正序流动,而是在父亲虚虚实实的记忆中穿插循环。影片的混乱感同样可以从色调的变化中得以探究,导演用不同色调区分了真实与记忆碎片。幻想与回忆以浓重的暖色调呈现,尤其是走廊场景,温暖的黄、橙色调铺满整个画面,如同夕阳洒进屋内,画面泛着怀旧的老照片感。虽然一些失忆的时刻会晃动故事的结构,并给予霍普金斯足够的空间来地演绎他的角色身上的沮丧情绪,但整个制作设计和剪辑过程中发生的事情是如此微妙,这会让你想要往回倒几秒钟,只是为了欣赏这些细微的变化。无论是厨房后挡板上的不同瓷砖,重新布置的卧室,还是女儿用来装烤鸡的超市购物袋——它是白色的,而不是蓝色的。美术指导彼得·弗朗西斯(Peter Francis)生动地创造了公寓里相同的封闭环境的不同视觉效果。剪辑师欧格斯·兰姆普里诺斯(Yorgos Lamprinos)在影片中所做的事情是如此复杂,但又如此低调,就像将一个魔术呈现在我们眼前。 “从某个角度来说,它像一部悬疑片。”导演佛罗莱恩·泽勒说。《困在时间里的父亲》从头到尾都充满了紧张感。这种“悬疑外衣”通过光影的表达将一位阿尔茨海默症老人“迷失在时间”里的状态捕捉得更为立体,并且引导观众探寻真相。和《穆赫兰道》《禁闭岛》这类悬疑电影一样,《困在时间里的父亲》的观众并不知晓故事的全部,他们只是看到了老人脑海里的世界。这部影片里不存在真实,或者说我们无法辨别真实,一切都是主观的。而真相是否可以通过潜意识分析和蛛丝马迹的线索来还原?导演在一次采访中明确表示,别指望能找到答案,混乱是这部电影的关键。这部电影的惊悚感,就在于它让观众共同陷入了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最深的恐惧中——我们的认知,也许永远回不到现实世界了。在电影里,安东尼几次都在找手表,他总害怕手表被人偷走,把它藏在隐秘的地方,最后连自己都不记得。这也喻示着他渴望攥紧的时间,最终迷失在时间里。霍普金斯的表演很细致,呼吸时总有小声却粗重的喘息声,刻画了令人窒息的生命状态。如同他最经典的角色食人魔汉尼拔呈现的那样,霍普金斯拥有冷静而强大的气质,他饰演这个无法接受自己退化的老人,表现出巨大的反差和挣扎。导演的舞台剧思维同样运用在画面的构图上。一场父女间的日常对话,如何让观众更有“情境感”?以模糊的背影作为前景,将镜头聚焦主体人物,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感,前景制造的画面层次感,反而将让视觉重心引向父亲的情绪表达上。这就要提及本片的技巧:对于模糊复杂时空的构建——扭曲的空间与混淆的时间。看似错乱,实则有逻辑可循。扭曲的空间营造,体现在两方面:封闭环境的宏观相似性,与室内陈设的微观混淆性。因为是室内剧电影,场景环境较为单一局限。室内结构大致由客厅、卧房、走廊等小场景构成,同一化的小场景又组成三个不同的大环境(父亲的公寓,女儿的公寓,以及养老院),从而造成不知身处何地的混淆感。小场景与大环境所构成宏观层面上的相似性,唯一不同的是通过色调、灯光等影像手法所烘托出的微观氛围。
公寓(左);养老院(右)
另外,一些室内细节以及道具,也在提醒观众,主人公处于一种记忆错乱的状态。卧房窗户外的景致也有区别。以街角房舍和森林公园两种场景,区分公寓楼与养老院。客厅墙面上小女儿画的画,在养老院大厅中并不存在;公寓走廊的黄色座椅,也同样出现在养老院走廊中。两处细节都暗示观众,此时的父亲可能是处于记忆错乱的边缘。同一道具出现在不同场景下的设定,外化了主人公的内在世界。空间的扭曲,使观众对父亲的精神世界有了更为直观的体悟。消失的画(左);同样的黄椅(右)
父亲自始至终都在维护这块表,暗含他试图理清凌乱的时间。开场父亲之所以辞退女家庭护工,是因为他怀疑对方偷走了他的表。对于时间的极力挽回,实则是父亲对已随时间消失的亲情记忆的珍视。时间对应两个女儿,寻找时间的象征物手表,实则暗示父亲在记忆中搜寻两个女儿的形象。悬疑电影中的特写镜头都具有从埋下伏笔和隐喻的作用,比如《禁闭岛》中有一个画面是将男主笔记本上异象的“RUN”放大给特写并反复强调,这其实是在提示男主的处境存在危险。结尾镜头摇向窗外青葱茂密的树叶,象征着茁壮与生命力,但却与安东尼这片枯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。